内容页搜索

新中国成立前,北厍镇区居民生活来源主要靠工薪收入,往往一人在本地或外出就业,以工薪养家糊口;个体经营者以经营店铺、作坊作为生活来源;土地、房产所有者,以出租房屋所获租金、租米生活。

1956年,北厍镇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。是年91日,首批集体所有制企业组成,建立合作商店6个,网点16个,共71人。1958年,又组建一批水果、腌鲜、柴薪、茶馆等合作小组,共43人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尤其是乡镇工业的发展,就业人员越来越多,居民生活也相应得到改善。

80年代起,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、商业财贸等部门职工工资得到调整;乡镇企业的发展使职工工资收入得到提高。

1996年,北厍镇镇办工业职工人均年工资5857元。是年,集镇有50户居民新建房屋406间,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。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,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,镇区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。全镇居民安装自来水,入户率100%。镇区居民家家有固定电话,移动通信用户增多;煤气、彩电、冰箱、空调、录像机等已进入普通居民家庭。

1998年,北厍建成新厍花苑住宅小区。2000年,达胜公寓建成并投入使用。随后,北厍镇区居民新建住宅越来越多。2002年,市镇职工人均年工资9365元,人均居住面积53.8平方米。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,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。饮食方面,居民们不再像改革开放初那样喜欢大鱼大肉,而是改成吃得科学营养。特别是“一杯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,牛奶开始进入北厍普通百姓的餐桌上,北厍小学有90%以上的学生都订有课间奶。穿衣方面,毛料、皮衣、真丝等已成日常穿着。